媒体:志愿也是志趣,别被"带编入学"的短视带偏
2025-07-14 IDOPRESS
这个招考季,上海海关学院一不小心站上“风口”。7月12日,上海海关学院在沪提前批录取分数线公布,最高的一个专业涨了24分,直追部分985高校。前几日,江苏省高考提前批投档线公布,上海海关学院录取位次超去年上海交大。
考分折射的不止是招生行情,从考生和家长的志愿填报逻辑中,可窥见社会心态的微妙变化。网络上一句“宇宙的尽头是考编”的热梗,已把部分考生和家长的心态勾勒得十分明了: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相对严峻的背景下,一些稳定性相对强、福利相对好的工作更受欢迎,分数线也由此“水涨船高”。
但是,任何行业都有周期性,当下入学时看似“保险”的专业,未来择业时是否保险系数更高,真不好说。哪怕是“铁饭碗”,究竟能够“铁”多久,也得打个问号。
特别是,随着智能时代到来,从眼门前的择校转专业到未来的找工作,“变数”很大。到大学去了解一番,你就会发现,高校正在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专业调整”。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2024年度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
一大批老专业“焕新”,更多新专业“上马”,学科新陈代谢的背后,是高校对国家战略急需、社会发展急需的直接响应。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日新月异,新质生产力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聚焦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人才,高校正在布点一批新的交叉学科专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忽略新专业及其背后的社会真实需求,把填志愿的眼光局限在传统的“求稳”上,实际上会错失很多新的机会,减少了获得丰富的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