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下,地方医药流通格局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大型药商收购案确定
10月21日,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于近日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具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决定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经审查,现决定对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收购浙江华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案不予禁止。浙江英特集团即日起可实施该笔股权收购。
根据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浙江省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批发企业销售收入TOP20中,浙江英特集团位居首位,浙江华通医药集团位居第14位;零售企业销售收入TOP20中,浙江华通医药集团位居第11位。
两家区域性大型医药流通商就此开启整合进程。
此次收购可回溯到今年5月,彼时转让底价约3.69亿元。
浙江英特集团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加快并购整合,提升投资效益。聚焦长三角、沿海经济发达区域或周边省份,重点拓展区域内排名前列、规模数十亿以上的医药批发企业;积极寻找潜在零售连锁标的,强化社会零售网络布局,实现规模效应与资源协同的双重突破。”
显然,浙江华通医药集团恰好符合浙江英特集团的预期。作为浙江省内两家大型医药流通商,浙江英特集团看中浙江华通医药集团,实属情理之中。
收购与被收购的“资本”
浙江华通医药集团成立于2020年12月21日,注册资本16038万元,注册地址位于亚洲最大轻纺市场浙江省绍兴市的柯桥区柯桥街道轻纺城大道1605号,其前身系1982年开业的绍兴县钱清供销社医药商店,于2020年12月承接原浙江华通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和业务,是重组上市后的浙江省供销社成员企业浙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一家综合性医药企业。
在业务布局上,华通医药的批发业务在基层公立医疗市场优势显著,已构建起从绍兴全市乡村卫生室到三级甲等医院的城乡一体化药品配送网络,基本药物配送范围覆盖绍兴各区县及杭州萧山、余杭等地。同时,其旗下零售板块华通连锁为医药零售百强企业,连锁经营网点突破100家,遍及绍兴城乡,同时打造了国医药馆、中医坐堂、医院内药店、DTP药房及线上零售服务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从财务表现看,截至股权挂牌拍卖前,华通医药经营状况保持稳定。据交易对手方浙农集团披露的公开信息,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经审计),华通医药(合并报表)总资产约6.73亿元,总负债4.62亿元,净资产2.10亿元,营收12.10亿元,净利润0.23亿元。
收购方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力更是不俗,其是浙江省国资委控股的浙江省国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作为区域性医药流通重点企业,下设药品、器械、新零售、物流、中药五大事业部,涵盖医药分销、终端零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业务,旗下拥有五十余家成员企业,销售网络遍布浙江、辐射华东,面向全国。
此外,浙江英特集团还是《财富》中国500强、浙江省百强,承担了浙江省级医药流通储备总量的60%。
浙江英特集团在浙江省医药流通市场已占据较大份额,通过收购华通医药,将进一步提升其医药批发及零售业务在浙江市场的占有率,特别是加强在绍兴地区的市场布局,与现有零售品牌矩阵形成有效互补——目前英特集团的零售板块已覆盖浙江省全部11个地市,门店总数逾200家。
截至2025年上半年,英特集团实现营收166.2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6亿元。
作为被收购方,华通医药的低负债与稳定现金流,可缓解英特扩张期的资金压力,而收购方英特的规模优势也能降低华通医药的上游采购成本。
增速放缓下的整合趋势
此次收购是医药流通行业集约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药品批发前10位企业的市占率从2020年的55.2%提升至2023年的59.6%,药品零售前10位企业的市占率从2020年的20.9%提升至2023年的23.3%,规模优势持续增强,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品流通市场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约7710亿元(含税),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下降2.0%,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约1715亿元(含税),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下降1.0%,医药流通行业规模增长呈现明显放缓态势。
在此背景下,医药流通商不得不通过整合资源以提升竞争力,来应对行业增长放缓的挑战。
9月26日,广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参与设立的广药二期基金与Alliance Healthcare Asia Pacific Limited签署股份转让合同,拟以约7.49亿元受让南京医药11.04%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广药二期基金拟将成为南京医药第二大股东;今年年初,通用技术集团拟拿下重药控股的控股股东重庆医药实控权。
回到浙江英特集团,随着业务规模逐年扩大,资金需求日益增长,尤其上游供应商承付时限和下游客户赊销要求使其购、销环节的收、付款在结算时间、收支结构上不配比,做好资金管理显得愈发紧迫。
(责任编辑:zx0600)